当前位置:dj老域名出售-玉米号科技朱文臣点赞“命运共同体”称民营将成“带路”主体
朱文臣点赞“命运共同体”称民营将成“带路”主体
2022-05-22

(文:朱烨凯雷)全国人大代表、辅仁药业集团董事长朱文臣在接受本网专访时称,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全球一体化提供了一个『方案』,世界将迎来合作共赢、多方互利的大好机遇。」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、区域政治环境复杂多变、贸易争端风险偶有升级的情况下,谁能扛起自由贸易的大旗、挑起经济复苏的重担,成为今年最为瞩目的经济议题。「命运共同体」的理念在朱文臣看来,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,也是中国历来倡导的「合作共赢」思想的表现,既不负世界众望、顺应了时代潮流,又向各方传递了关键时刻,中国不惧艰难、敢于担起国际事务重责的大国形象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辅仁药业集团董事长朱文臣大会发言(朱烨 摄)。

「一带一路」成载体创新驱动是途径  他认为,对于落实「命运共同体」理念,「一带一路」 是 的载体。继而,作为市场主体之一、掌舵辅仁药业几十载的朱文臣向记者揭示了「供给侧改革」、「创新驱动战略」及「一带一路」之间的奇妙关联。  过去三十年来,中国的低端供给已经严重过剩,目前存在着低端过度到中端的供给不足以及高端供给缺失的现状,」他说,「此种结构性失衡,造成了无效供给过大、有效供给不足,因此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十分必要。」这也就是国家提出的「三去一降一补」政策,即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五大任务。  朱文臣指出,在落实推进「三去一降一补」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,只有创新驱动才能「杀」出一条新路,为低端升到中端乃至高端供给,提供路径和方法。有了目的(供给侧改革)和途径(创新驱动)之后,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市场问题。朱文臣认为,「一带一路」所能提供的战略机遇和国际氛围,其沿线广阔的消费群体和空缺供给,恰恰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市场,为中国提倡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当了载体。  「一带一路」高峰论坛「认知」先行民营企业将成「带路」主体  对于即将在五月份召开的的「一带一路」高峰论坛,朱文臣则认为,这是从思想理念和政治层面上、对「一带一路」的高度思想交流,「来的都是国家领导人和重要人物,解决的都是认知层面的问题,只有认知先行,才能落实行动。」 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他对「一带一路」赋予民营企业的机遇十分敏感。「国有企业或许以建设大型基础设施为主,但民营企业肯定会成为走出去的主流力量,」他说,「更何况民营带出去的行为规则、饮食文化、生活方式、价值观等都是『一带一路』上不可或缺的填充物,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力量」。他续指,文化不能靠简单的说教,文化体现在点滴的生活中,最终要形成「一带一路」大的氛围和趋势,肯定需要大量的民营企业和个体走出去,在「一带一路」上把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文明带出去,这样对世界才能形成真正的影响。  民法总则为「母法」法治、权利、契约精神缺一不可 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全体会议时,针对民法总则草案,朱文臣在大会发言中指出,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纲,纲举目张,整个民商事立法都应在民法总则统辖下展开,而民法总则的制定重新开启了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进程,这对于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。  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算起,中国起草民法典之路,已经走了整整63年。63年之久却不能完成民法典的制定,这在朱文臣看来,问题出在两方面:首先是过于遵循民意导向和问题导向,弱化了立法本身的内在规律;其次是缺乏对立法规律和法治原则的把握,将基本原则与具体问题混为一谈。他举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——《拿破仑法典》为例,指出,此部法典之所以影响至今,就是把握住了权利分立、自由平等、私有财产权以及契约精神等法律的基本原则。他续坦率指出,中国虽提出了像民事主体平等、自愿和意识自治等基本原则,立法时却一味看中解决具体问题,纲目不分,忽视了法律本身的规律和精神,把法律变成了相互妥协的「调解书」。  他表示,我们的观念容易受到体制机制、执政方向的影响,所以容易停顿、反复,甚至是逆转,由此在立法时一定要把法治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。他建议,民法总则是民法的「母法」,因此一定要具有统领行、前瞻性、超越性,如果经过十年、二十年就修改,这就证明缺乏这些性质。  他指出,现有民事立法存在主体多元化、法律渊源众多、法律法规、司法解释多且复杂等问题,并未形成系统。他希望,下一步能消除各法律间的矛盾、弥补法律漏洞、及做一些新规范的创造,「中国的民法典编纂,要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,更要从中国实际出发,反映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要求,特别是要注重法治精神、权利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培养。」